我在四健會的成長

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四健會 王姿婷

我在加入四健會後,參加了「啡你不可」作業組,分別是可可與咖啡兩大主題,一同認識可可與咖啡的種植與加工製作。我們先是以可可先拉開序幕,在「不可沒有你」中,我們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屏東種苗研究中心的助理研究員-佳佳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可可的樣貌特色、生長環境、種植和防病蟲害,並且更深的去探討可可的種子加工知識、產量最多的地區。

在解說過程中,我看見可可樹的葉、花、果,這是相當顯著的特色。葉子是常橢圓,有一定的透光性,在不同品種有褐色業的葉芽與綠色葉芽,更分為互生、對生跟輪生,在種植過程需把可可樹定期修剪多餘的枝條,使整顆可可樹呈現高腳杯的形狀,也就是樹冠最上方會凹進去,利於陽光照射度可以接觸到樹冠裡面的果實;花是小而多的長在樹幹上,多為白色小花,花叢中雄雌各五朵;果實多為橢圓形,成熟時為黃橙紅色,長於枝幹上,採果時不可直接用手拔,容易造成樹皮被一同拔下,因此應用採剪刀往接近樹幹或枝條部分剪下,也是為避免若從接近可可果處剪下留下的梗會造成細菌感染的源頭。而且我們在介紹過程中,也品嘗到了生的可可果,一咬下酸澀充斥整個口腔,但是忍不住繼續品嘗。

然後我們參加了「可造之材」作業組,在內埔地區農會的秀玲姊帶領下,我們認識到可可的加工器材與過程,以及我們相當感到榮耀的可可比賽全國第一的作品,也實際接觸到烘可可豆的畫面。

烘可可豆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雖然我們已經跳過了多次脫殼發酵,可是時間依舊急忙,我看見學姊們拿著溫度感應器在機器旁注意溫度的上升,同學拿著手機紀錄機器中可可豆的變化與機器的運行,大家在過稱中的交流認識,一起體驗到可可豆在烘的過程慢慢飄出的可可香,以及溫度上升到一個點時所產生的「爆」聲響,為可可豆烘炒結束時刻倒數計時,期待的同時,也讓我們忍不住吞了多次的口水,就為了一品接下來由可可加工出來的巧克力。在吃到純巧克力時,我可以感受到含在口中巧克力散發出來的酸、甜、苦、鹹、鮮,還有柔潤的口感,即使全部進了肚子,我還是忍不住回味再三,大家也因為品嘗到巧克力持續熱鬧著,分享自己感受到的巧克力饗宴。

而在「可可夜總會」,屏科四健會邀請到了具有專業烹調知識的專業講師

潔米兒童文學藝術教室-Jamie老師,介紹可可的特性、加工方式與可可帶給我們的功效,以及大家最期待的可可料理DIY。

老師在課程中將屏東可可特性、加工分為六種:肉類、華爾滋蔬菜、粗細、口感、香料。分別舉出例子,像是口感就分豆、粉、膏和磚塊,讓我很快就可以想像出來,也發現與生活是有接觸的,都在於觀察與否。而在短短的時間裡大家同心協力下完成搭配可可料理的各項美食是六種中的香料類,像是可可加入的果青蔬素鵝肝、香草蘋果燉肉、400次可可拿鐵、櫻花蝦堅果巧克力和紫米QQ歐包。而我是幫忙製作紫米QQ歐包的一員。在製作過程中我們麵糰捨去傳統擀麵棍或攪拌鋼的方式成團,用特殊軟袋進行麵糰的成形,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種方式的製作過程,感覺相當新奇,而且製作過程也因此相當便利,讓我對這一個特殊軟袋有小小的心動,想買回家自己試著實作其他麵包類。在知道可以放巧克力豆在分割好的歐包上,再放進去烤時,真的很興奮,因為滿滿是貨真價實的巧克力,烤出來的成品也相當有成就感,一口咬下有紫米的口感,還有巧克力豆因為熱而融化在口中的柔潤甜香,咬下時忍不住小聲尖叫。在課程結束之前,老師提供教室,學長姐進行了一個大驚喜,就是為每一道菜進行擺盤,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這個過程並不漫長,但是看到自己拍好的照片我相當有成就感,很感謝學長姐的置。還有在看到大家吃下夥伴們分工製作的美食時的開心表情,就知道我參加四健會活動是一個很值得的選擇,因為我在製作時,組員的協助、各小組的交流與不吝嗇地分享體驗,才能完成這一次的作業組活動。

在「四健巧克力工坊」,我們到了梅雅農場,並邀請到場主-黃啟淵老師,帶領我們介紹可可豆的發酵與乾燥過程,以及巧克力DIY與調溫體驗。

我們實際接觸到發酵可可豆在竹筒裡的溫度,以及換桶時散發出來甜甜酸酸果肉發酵的味道,還了解到香蕉葉鋪在發酵豆表層的原因是為了減少空氣進入造成菌汙染引起發霉;接觸可可豆發酵後乾燥的環境,試吃每個時間點採收的可可果有不一樣的酸度、澀度與苦感。我們還品嘗到巧克力杏仁片以及巧克力粉核果,柔潤的巧克力將原本乾燥果的酸澀感去除不少。接著我們就開始進行巧克力的DIY與調溫製作,整個過程可以說是被香甜的巧克力味道包圍,讓我們不免加緊腳步,就為了盡快讓巧克力入模放入冷凍,然後可以品嘗。而出冷凍庫的巧克力,光脫模就消耗了不少心力,就怕一個不對把巧克力給敲碎了,不過後來大家越來越順手,還會主動去幫助別組脫模,從小組再次變成一個大團體時,那種氛圍讓我感覺很溫馨,而且大家都會分享自己的作品與心得,氣氛相當融洽得讓我希望時間不要吝嗇地為我們多停留一會兒。

接下來我們在「快來參一咖」中,由內埔地區農會推廣部—黃道和主任帶領我們去認識咖啡的品種與種植條件。在各個咖啡品種間,舉例出每一種咖啡在樹、果實、葉上的不同,而且黃道和主任還帶來一些品種讓我們嘗試去分辨,加深我們對咖啡的認知。

課程中,主任有提到咖啡豆採收後還分為三種初步加工方法:日曬法、水洗法、半水洗法,接著再分別進行去皮與膠體、乾燥、去殼,秤序都做好後產出的咖啡豆才是咖啡生豆,也使咖啡因較少的時候。接著帶我們認識咖啡不一樣的品種,像是阿拉比卡可以再細分成鐵比卡跟波旁,而羅布斯卡可細分出帝莫,而後還有多種品種相互雜交出許多新品種,但以阿拉比卡品種居多。在各個咖啡品種間,舉例出每一種咖啡在樹、果實、葉上的不同,而且黃道和主任還帶來一些品種讓我們嘗試去分辨,加深我們對咖啡的認知,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相互討輪,並統整出一個論點,讓我們在學習時也認識彼此,大家討論聲不斷,笑鬧間我們再次上了一課。

而我們在「4-H樂咖」中,由牛角灣巧克力咖啡莊園場主—賴錫賢老師帶領我們進入農園摘採可可果,介紹可可品種與採收的辨識和技巧,並且回到莊園認識可可結構、品種與巧克力種類的差異,像是黑巧克力、奶油巧克力與白巧克力差別的原因在於原料使用的部分;接觸生可可果直接剖下的果肉與可可豆分布,還品嘗到可可豆殼與可可果肉分別泡成的茶汁;藉由品味,分辨75%巧克力、100%巧克力與生巧克力。而最讓人期待的巧克力蛋捲DIY製作,大家相互討論以及嘗試,讓大家心情都處在緊張與期待交界,不斷熟練的手法、品嘗自己作品的心得,讓環境十分熱鬧,直到結束歡笑聲都未散去。

當參加「焙咖啡香到」課程,在內埔地區農會推廣部主任—道和主任的帶領下,我們先了解如何挑豆,將壞豆挑出,然後接觸到咖啡加工步驟使用的脫殼機、脫膜機,實際下去進行操作,分辨咖啡是否已完成全部脫殼。再來進行炒豆機的體驗,讓我們可以藉此分辨一爆跟二爆帶來的成效、了解過程中咖啡豆的顏色變化、飄散出來煙的顏色、不斷濃郁的咖啡香氣。在經過磨豆機體驗,到泡咖啡階段,咖啡香瀰漫整個空間,比起精神抖擻梗讓人覺得心情與四肢相當放鬆而且很愉悅

到了PawCafe咖啡館體驗「四健咖啡館」課程,由店長唐于翔老師介紹卡布奇諾、濃縮咖啡、拿鐵的特點,了解沖泡的相關知識,還有品嚐到濃郁的黑咖啡,與體驗咖啡拉花DIY。

我們了解到一般十七克的粉可以萃取出兩倍的咖啡、拿鐵在使用奶泡時,應選用全指乳,才打得出泡。而且咖啡與奶的比例是三比七,可見奶泡占的比率相當大,也因此區分了卡布奇諾與拿鐵,就在於卡布奇諾的奶泡比較厚,拿鐵比較薄。咖啡的香氣源自於熱而產生的二氧化碳,但牛奶打成奶泡的過程必須冰的才行,以免牛奶變質。我們還學習如何看咖啡風味輪,了解品評是從酸(水果:像是莓果或柑橘)開始找,咖啡色是較不好的風味(焦苦感),而花香是由嗅覺來進行品評,拿鐵則較難喝出風味。了解到相關知識後來到了大家相當期待的環節,那就是拉花DIY。我們在先前有提到牛奶打奶泡需要用到的蒸汽管應在杯中的位置,太高會使牛奶噴出,太低會直接跟咖啡融合。大家看著店長的步驟,緊張與期待在咖啡廳裡演奏一個交響樂,越後面越多夥伴喜悅與成就感的聲音,店長還為我們的到來用拉花拉出一隻天鵝跟一朵花,跟一杯杯由大家DIY的愛心拉花造型,為這堂課程跟著濃郁咖啡香畫下美麗的句點。

「苜蓿灶咖」由傑米兒童文學藝術教室—潔米老師,了解咖啡發展的特點,一起DIY加入咖啡的料理,像是燒烤杏鮑菇、德式香腸、養生藥膳雞湯、法式烏魚子馬芬、檸檬氣泡水。

潔米老師先帶我們介紹咖啡的生長環境,分出栽培種的三原種:高原栽培、低地栽培跟最低栽培,而年內無較大溫差是最理想的咖啡生產地。雖說如此,品種依舊會影響到咖啡味道,當然還有其他變因,像是土壤、氣候海拔、採摘的謹慎和豆子處理過程。老師還有提到咖啡對人體的好處,讓我們對於咖啡會提神這一點有了更多的認識。接下來就是大家期待的咖啡料理DIY實作,我們以分組方式個別進行料理,雖然是分組,但是可以去各組體驗製作,尤其到了後面香腸從灌腸到煎熟的時刻,香氣撲鼻而來,接著瀰漫整間教室,大家垂涎三尺就是在等香腸熟的那一刻,配著杏鮑菇、雞湯,還有甜點馬配上汽泡水,非常美好的味蕾饗宴就此展開,大家熱熱鬧鬧的分享製作時遇見有趣的事物,還有學長姐用心的擺盤佈景讓我們拍攝留念,我們每一個人嘴角的笑容從未消減,一直停留在相機中、回憶裡美麗的畫面。

而現在我參加了「幸運草營」,擔任小隊輔的職務,接觸到前置作業的規劃,了解各個職位需要籌備的文案,以及小隊輔在整個環節中所需要的協助,在大家前置的分工下,我發現每一次討論存在的意義都是讓整個活動可以順利進行。看到夥伴們的盡心盡力,讓我很期待幸運草營的到